【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我这十年·美在金秋”——路(杨万胜)
路,是人走出来的。
文学家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达到某种目的而修筑起来的,不同的路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去年秋天,长茅岭姑妈家的老表邀我去他家作客,算来还是十多年前姑妈去世时去过他家。那天我乘大巴车驶上319国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路升级换代了,普通公路变成了高速路,单车道变成了双车道。我坐在车窗边,饱览沿途的山光水色,公路两旁绿油油的槐树、柳树扑面而来,随即又一闪而过。不远处一座座建有雕栏画栋、楼台亭阁的小洋房星罗棋布地矗立在原野上。随着汽车前行,我发现以前几处弯路不见了 ,现在拉直了,几处陡坡不见了,现在变平了,以前的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双车道的中间栽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草,公路两边目力所及处不时出现偌大的工业物流园,各种加工厂,木材集散地,牲畜养殖场、鱼塘、水果园和蔬菜种植地。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低垂着头,秋风徐来,形成此起彼伏的波浪,汽车婉如在稻浪中穿行,美哉,大自然,壮哉,大农村。一路行来,我脑门洞开,大饱眼福,真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看看,这条路修得多好啊,又平又宽,车也更新换代了,现在出门坐车真舒服”。“是呀,到处的路都修好了,我们那山旮旯里也通了班车哩”。又一人接过话题:“你们知道吗?通往常德的这条国道线起码大修了五次,”我侧眼一望,这人长着古铜色脸,约摸有八十来岁了。“最先是解放前的一条土路,连汽车都不能走,第一次是刚解放时修的简易公路,连岩石沙子都没有铺,但能走汽车,第二次是五八年大跃进年代,修成了岩石沙子路,第三次是七十年代把路加宽了,但仍是沙子岩石路,第四次是九十年代修成了沥青柏油路,第五次就是现在的高速水泥公路了,不容易呀,这是要花钱的,还是共产党厉害,也说明国家强大了”。又一个兴奋的声音传来,“通往我那个山沟里的路也变了哩,现在村村通水泥路,外面的大机械、农药化肥也能进山了,山里的农副产品也能顺利运出去了,搭帮政府扶持农村,要不是政府花大力气整修公路、整修水渠,哪有现在的好日子”。看到农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情绪,满口的赞美之声,我似乎看到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已在农村开花结果,惠及全国各地。
“嘀、嘀”,随着汽车的鸣笛声,大巴车脱离319国道,拐弯驶入长茅岭方向。长茅岭属于武陵山区,距市城区约五十公里。咦,怎么通往姑妈家的路变了,留着我十年前足迹的那条路找不到了,我疑惑地问司机是否走错了路,记得那时去姑妈家的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坎坷土路,山里人多么盼望有一条象样的路啊,哪怕是岩石沙子路,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依稀记得那条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被眼前宽敞的水泥路代替了,那条长长的臭水沟不见了,变顾了波光粼粼的养鱼塘,原来杂草丛生的“乱葬岗”不见了,变成了奶牛场,原来那片“鬼只愁”的荒地也不见了,变成了鳞次栉比的小洋房。公路两边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青翠欲滴,棵棵树上都挂满了紫红色的累累茶菓。我坐在车窗边,看到不断退却的风景,仿佛进入了大公园。“嘀”,鸣笛声响,司机告诉我目的地到了。我下车后突然间感到了一种陌生,这才相隔十年多,家家都盖了新房,户户都通了水泥路。经过打听,我才打到姑妈家的屋。十年的变化,不禁使我想到了“日新月异”这个词。
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睡,沿途的所见所闻如同电影画面一样萦绕心头,思维的潮水奔腾翻滚,忽地我发觉“路”有着强大的征服力和神奇的功能。“要想富,先修路”,千百年来老百姓传诵的谚语在今天得到了验证。不是吗?今天正是有了四通八达,便捷宽敞的路,乡村才振兴了起来,农民才富了起来,国家才强大了起来,难怪车上的人们说,共产党帮老百姓修的路是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我想,这不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路吗?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