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七:祭祖归来话家风(姚家国)
时光流转,岁月沧桑,一刹那,我也是古稀之人。往事如烟挥不去,岁月无痕难了却,一瞬间,也是我荣归故里与弟弟、妹妹一起祭拜双亲的第二十九个年头。更恰逢今年清明,苍天有晴无春雨,青冢无言通灵犀的好天气,我便有了踏青扫墓连晴日,趁取春光悦子孙的念想。
返回祖屋,请出父母的遗像,大家便以畅尽父母养育恩,话忆家风传子孙的话题畅所欲言。此时有一股清风从堂屋而过,好似有人拽动了一下我的衣襟。又仿佛双亲正注视自己的孩子,聆听儿孙们内心的诉说。或许此时,父母尽有思念泪,落在黄泉子不知。
生在旧社会,且因家中贫寒,父母都没有读过一天书,然而植根于湘楚大地深厚的传统文化,使其懂得,生儿育女不只是养,重要的是教。以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首要的是教育儿女们如何学会做人,这样孩子今后的路才走的更远,父母的心才踏实。
的确,父母的德行往往是子女最佳的遗产。我们的父亲,一向做人低调内敛,乐于帮助人且从不惹事。我们的母亲心直口快,为人善良,但也从不怕事。综合他们的性格,并通过言传身教,首先让儿女们懂得做人要厚道,讲诚信。他们以自己所能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告诉孩子人与人比靠的是人品而非小聪明。人只有厚道讲诚信,才能得到别人持久的信任和支持。这才是做人的大智慧,因为只有不辜负别人,最终才不负自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老百姓的日子都过的很艰难,尤其是在农村,能将姐姐、我和弟弟、妹妹四个养育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回顾父母做人终得成功的另一个秘诀便是勤劳为本。这也成为我以后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支点。在农村当时赖以生存的仅靠挣工分,到年终虽然一天仅得一毛八分钱,父母都特别珍惜,除此少有其它经济来源。往日收工后,又要在自留地劳作。清晨父亲从市下南门卖完菜回到家,我们还没起来,为的是给四个孩子凑学费。父亲终因过度劳累,不到53岁便因病辞世。
受其父母的影响,厚道诚信、勤劳勤奋伴随我一路走来,获益匪浅。我二十余年的军旅人生,深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尤其是学习方面,我在部队自愿参加高等自学考试,仅用一年半时间即获得大学专科文凭。受良好家风的影响,我的女儿能读军校,毕业分配到长沙,自考获得大学本科文凭,转业又进省直机关,可谓秋风送爽;我姐家儿子现在在一家单位能统领一大群博士,工作顺风顺水。凡此种种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家风就得传承,良好家风将惠及子孙,那就是厚道诚信,对别人尊重,方可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那就是勤奋勤劳,是人安身立命的法宝,方能在生活上、工作中如鱼得水。我想这种血脉相连根不断,德耀宗祠代传承的良好家风,对九泉之下的高堂,也算是最深情的告慰。
每至清明祭高堂,思绪如潮热泪汪。
未报双亲养育恩,此时悔恨留惆怅。
今年祭拜归来,除了再次缅怀父母音容笑貌、尽诉思念之情外,还在体味家风家教,感悟人生的追思中,再次受到洗札,进而更加珍视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更加重视缅怀双亲铭善教,传承子孙守家规。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