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正能量之征文活动(三十八)---谈谈家乡的变化
谈谈家乡的变化
覃飞·2015年11月15日
我的家乡在武陵区芦山乡,一九七九年前,我居住在家乡,任过民办教师四年,当过了干部四年多,一九七九年调到常德市城区工作,由于父母和许多亲友都居住在家乡,所以我经常回家看看。二00三年退休后在家乡定居。二年多来,耳闻目睹,对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极深。
一、道路交通的变化。我的家乡属低湖区,改革开放前,走的是泥巴路,晴天向把刀,雨天烂泥糟,出门穿草鞋,进门换胶鞋。现在村村组组通公路,家家户户小泥路,出门穿皮鞋,进门换拖鞋,道路四通八达,出行十分方便。
二、居住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绝大部分农户居住小瓦房,两头土砖加茅草偏,现在楼房林立,样式新颖,楼房造价高的达一百多万,条件较差的住暗楼,造价也要二十多万元,现在房前屋后,种花栽草,家家户户有冰箱、彩电、洗衣机、热水器。50%的农户有小汽车,条件差一点的也有小四轮、摩托车,吃的自来水,喝的净化水。村村组组搞美化、绿化、亮化,处处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气象。
三、家有收益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出的集体工,吃的“大锅饭”。没有节假日,“春插”、“双抢”。早晨4点出工,晚上10点收工,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加上秋冬修水利。收益好的生产队劳动日收益4角钱,手艺差的8分钱,30%的农户超支,20%左右承包田没有年饭米,劳动实行责任制前每亩上交300元左右,改革开放后,每亩责任田直补200元。耕田有耕田机,收割有收割机,抽水有抽水机,治虫有钟点工。年轻男子打工日收入200元,女的打工月收入也有2000元左右,家年收入多的10多万元以上,少的也有5—6万元。绝大多数农户不缺钱用。
四、文化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出的集体工,早晨天不亮就出工,天黑才收工,除几个月看场把露天电影,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成天愁眉苦脸。现在农村实行养老金,绝大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坐家乡茶馆,打打跑胡子,摸摸麻将,谈古论今,中年人在打工,业余时间看看电影,进进歌舞厅。在家带小孩的中青年妇女早晨跳早舞,晚上跳晚舞。在家从事农业的人由于工作量不大,除看电视外,聚集在一起时谈论世界大事、国家大事、身边发生的事,谈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产品所卖价格高低,年底看年生产计划,人人喜笑颜开,处处呈现出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