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中国”征稿之三十四(滕国华)
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全国上下都在用各种形式迎接这个日子的到来,全国人民特别是我们这些亲身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变化的老人都用喜悦心情畅谈祖国七十年的巨变。
国家的变化是全方位的,翻天覆地的巨变,仅从家乡的变化我深有体会。
我的家乡是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一个叶腾家河的山村。七十年前我不到五岁,小时候,记忆中的乡村是一个完全封闭的、落后贫穷的山村。出行是乡村小道,肩挑背驮,家家户户是漏不避雨,穿着是衣不蔽体,吃是半干半稀,一年到头难见白米、猪肉。现在家乡乡村可以说都已进入小康水平,衣食住行全部都基本上现代化,成了新的美丽乡村。
首先是交通变化。我读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走路都是泥泞小道,天晴像把刀,有雨一团糟。读中学,从家到学校,要走百多里山路。一天半时间累得人半死不活。还要用四五个小时翻起几十里的山界。这种情况,一直到七十年代,才修了通乡镇的公路,但到离家十几里的门口仍很难行。记得我母亲去世时是2000年,单位的同志去悼念仍很难顺利到达家门,在离家三里路时,被一条溪沟难住,需要穿上高筒雨鞋,跨过湍急水流的溪沟,踩上泥泞的小道才能到家,给大家带来极大不便。可现在发生了巨变,三条宽敞的公路直通村庄,到各家各户也都修上了水泥路。每家也基本上都有了小车,可直达家门,二千多户人家还有停车坪、停车房。村里路上还有小面包车跑运输,随到随上,极为方便。乡里人上街也不用两条腿走路,方便轻松的很,摩托车、小车在路上也随处可见。可以说,家乡的第一大变化是交通。
其次是房屋变化。小时候直到改革开放前,家家都是木板房,有的盖上了瓦,有的只能盖茅草,后来慢慢盖起了砖房,但式样陈旧落后,特别是厕所,既不卫生,又不安全。近几年,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政策落实,几家盖起了小洋楼,一般二层,有的三层,内部装修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分客厅、餐厅,厨房装了自来水,厕所装了冲水马桶,垃圾分类等等,一派文明景象。特别是生活在山坡的农户,都由政策支持搬迁到平地,村里前的平地居然慢慢修成了街道,临街的农户有的还办起了农家乐,这些外地工作回家的游子有了吃饭住宿的地方,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
第三是吃、穿、用的变化。小时候,我们的山村农户都是闲时吃稀,夹以红薯、包谷,忙时才半干半稀,基本上能吃两餐就不错了。一年到头,很难见荤,只有过年时才能尝到一点。遇到灾年,还吃过枇杷树皮、野菜。如今村村农户生活吃的大变样。不仅能一日三餐吃饱,也能吃好。鸡鸭鱼肉是经常上桌,还吃土猪肉、有机蔬菜。穿也发生了巨变,原来衣服补丁加补丁,有的农户还衣不蔽体,现在家家户户,老人小孩基本不穿旧衣,有时还挺时尚。用的更不用说,以前根本不敢想的空调、冰箱、热水器、洗衣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
最后就是观念上的变化,这是最大的变化。突出的有三条,一是培养人才的观念已经成为风气。我是我们山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在建国十多年后有的,那时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哪有心思和能力送孩子读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农村人的观念发生突变,村里小孩都送到镇上读小学、中学,年年都有考上大学的,就连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补习学专业技术,增强就业本领。二是市场意识大大增强。以前我们山村只能种稻谷、棉花、红薯和玉米,自给自足,小农意识极强。现在市场意识大大增强,村子里引进外商投资,将600余亩田地全部改种了莲藕,莲米给开放商收购,农民既可以分红,还可以上班拿工资。荷花开花季节还开发了旅游,有的农户办起来农家乐,有的农妇当起了导游,不仅收入大大增加,人的精神也发生了巨变。三是保护环境意识、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都增强。山村背后、山上的林木都得到了大家自发的保护,乡村繁华,空气新鲜,在家的农妇也跳起了广场舞,年纪大的也和城里人一样在新修的马路上散步,锻炼身体,一个美丽的新农村景象已呈现在眼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