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中国”征稿之十八(刘书林)
亲历扶贫伟业 见证初心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海宴河清朗朗乾坤中迎来了70周年华诞。今朽我也不知不觉地步入了76岁门槛。
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休戚与共,共命运、同呼吸、共奋进。从跌宕起伏的社会主义建设,到大浪逐新的改革开放,再到气象万千的新时代,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满脑子都是共和国的沧桑记忆。
人生至幸莫过于生逢其时,终老盛世。回溯往事,我总觉得自己特幸运。我虽然降生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兵火战乱时期,但黎明前的黑暗一晃而过,紧随而来的是中华民族史上千年不遇的伟大变迁,让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喜庆际遇,年少时,亲眼目睹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大翻身,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壮年时,亲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大飞跃,我看到了我们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历程,骐骥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暮年,亲身感受到了我们的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趋势,我看到了中国创造悠悠日久地演绎着大国的风范和精神,中国速度蒸蒸日上地阐释新时代的盛世气象。如果说当年刚建立的新中国是刚苏醒的东方巨人,那么今天这巨人正昂首阔步逼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其磅礴气势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三大变迁”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昂然崛起、日趋强盛,也让每一个中国人腰杆挺直,倍觉荣光。值此国庆佳节,祝福新中国、感恩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70年岁月峥嵘,70年沧桑巨变。从为社会主义奠基的新中国,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再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每一个阶段都不知有多少动人的中国故事值得我们浓墨重彩地大书特书、讴歌礼赞。而我今天在此仅侧重写一写近些年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些事,这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堪称世界奇迹的业绩,也源于我的切身感受。摆脱贫穷是我最先有的心愿,亲历扶贫,可见证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我虽说出生于书香门第,却成长在贫寒的农村环境中,积淀的儿时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两个字:贫穷。当年饥肠辘辘的煎熬至今刻骨铭心。我的整个少年时代只关注一件事:填饱肚子就是一切。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就是最大的幸福。然而,正是这儿时渴望吃白米饭的激励让我终生受用……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我侧身农场几十年,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从未忘记儿时的饥饿,从不回避民间的疾苦。特别是在县里工作时,绝大部分时间沉身于农村,与穷苦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与贫困相抗争。直到退休前夕还主动请缨到单位的扶贫点上蹲了两年,为扶贫事业尽绵薄之力。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扶贫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所了解,并有所思考。即使退休了,我仍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扶贫工作,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赞叹不已!
时至党的十八大,扶贫工作进入“难中难、坚中坚”的攻城拢寨“啃硬骨头”的阶段,“硬骨头”能否啃得下来,有人质疑,有人担忧,也有人断言,说至少速度会减慢,个别深层次的贫困“堡垒”不可能攻克。然而,这一切都被事实所“颠覆”,好些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如云南怒江贡山县独龙族乡,地处大山深谷,每年都是半年大雪封山,曾过着“刀耕火种溜藤索”的原始生活。就这么一个集边远闭塞、贫穷落后、少数民族于一体的特困地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下凤凰涅槃似的腾飞而起,于2018年宣布整体脱贫,实现“直过民族”的“千年跨越”。现如今,来此旅游观光的国际友人无不称奇。大面上的脱贫攻坚难度增大,脱贫的速度反而加快:从2012年到2018年现行标准下,全国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锐减到1660万人,年均减1373万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多半脱贫摘帽,同时贫困发生率由10%下降到1.7%。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贵州,从2013年至2018年,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68万人,每年减100多万,2018年减140多万,减速更是惊人,让全球感到震惊。斯洛伐克著名记者、作家莫拉夫奇克在他的《长征中的中国》一书称中国脱贫攻坚最能体现长征精神,就像是当年的长征,是“奇迹”,除了“奇迹”,没有别的词可形容。过去5年,世界极端贫困人口由40%下降到10%,主要贡献来自中国。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在他的《贫困的终结》一书中称:“中国是快速脱贫的典范”。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脱贫攻坚战中最引人注目、也可说最令人称颂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大国领袖精神的充分彰显。他始终“心系群众”、“身入基层”,亲力亲为是全国脱贫攻坚战胜利推进的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先后在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时间最多”。“脱贫攻坚是我心中最牵挂的大事”。脱贫攻坚总攻发起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生,亲自督我。六年间,从“贫瘠甲天下”的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大凉山;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边寨;从南疆绿林到林海雪原,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先后六次在延安、贵阳、银川、太原、成都、重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适时地将“粗放扶贫”上升为“精准扶贫”,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并就如何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战快速而卓有成效地开展,进而提前了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消除贫困目标。许多国际专家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是全球扶贫产业的“金钥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更是盛赞有加,说“中国扶贫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守初心,方能达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事业的倾情倾心,实则源于矢志不渝的初心。他曾动情地说:“多年来我一直跟扶贫打交道,其实我就是从穷窝子里走出来的”。几十年前梁家河村老百姓的最大心愿是“能吃上一顿肉”,对此,总书记一直惦记在心。正是出于这种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党的十八大之后,他下决心要让全国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穷,不惜举全党之力,集全民之智,发起了脱贫攻坚总攻战。在此点赞脱贫攻坚之伟业,我有颇多的感触,感悟最深地也正是初心的唤醒,即不要忘记,其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也都是从穷窝子里走出来的,决不要让穷窝子长期的穷下去。如实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那些年间,作为“新中国摇篮”的革命老区大多还很穷。1973年,周总理陪外宾访问延安时曾不禁为这里的贫穷现象而伤心落泪。直到改革开放前夕,延安地区许多农民因吃不饱肚子上街讨米要饭,因此“大家深深地想念老主席在延安的日子”(据当时新华社内参报道)。革命老区的长期贫困,严酷地拷问着社会主义,拷问着共产党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作出承诺:“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一诺千金,踏行万里。近几年,总书记的足迹踏遍延安、沂蒙、金寨、遵义、西柏坡、井冈山等老区,在他的亲自督促下,老区的脱贫攻坚也都步入快车道,井冈山于2017年率先脱贫,成为贫困退出机制建立以来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县。今年5月,延安也向全世界宣告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延安人民激动地说:“我们过去渴望的、追求的,不惜以鲜血争取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延安人民喜悦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念兹在兹,是一份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满意的时代答卷。我在想:今日的延安人民依然会深深地怀念在杨家岭窑洞住了多年的毛主席,同时,也会由衷地感激从梁家河窑洞里走出来的习近平主席……
见贤思齐,众星捧月。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是无声的号令,特具感召力。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成了全体党员的自觉行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更是纷纷以“我将无我”的拳拳之心投入工作,以“不负人民”的担当精神攻坚克难。许多干部因此顾不了家庭、顾不了自己,有的不仅从忠心践初心,甚至不惜以生命赴使命。仅广西地区自2015年以来先后有65名干部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战场,北师大硕士毕业生黄文秀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的大山深处,任百坭村第一书记,在一年零82天的时间里帮助了417人脱贫,自己却不幸倒在扶贫路上,年仅30岁。她以自己的青春年华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愧是“当时楷模”。脱贫攻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但同样有“娄山关”、“腊子口”要我们去攻克;有“雪山”、“草地”需要我们去越过,同样有流血牺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攻坚同样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可见脱贫攻坚收获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成果,也有精神上的力量,还为党和国家磨砺出了一支最具担当、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有负使命;小康不达,决不罢休”。党的十九大又把脱贫攻坚作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目前,举国上下,一鼓作气,越战越勇,捷报频传,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可说是稳操胜券。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贫困问题宣布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得到解决。
冗笔至此,不禁想起了前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所断言:“中国历朝历代解决不了的老百姓吃饭问题中国共产党也解决不了”。害怕中国崛起的人们自然不愿看到中国的强盛。然而,一串串沉甸甸地数据让世人有目共睹,不得不叹服: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158亿斤,人均占有粮食470公斤,高于世界水平,中国人的饭碗稳稳地端在了中国人自己手中;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2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建国初期实际增长60倍,28.4%的恩格尔系数明明白白地标志着中国人的生活已进入“富足”区,早就甩掉了积贫积困的“穷帽子”;特别是中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70%。——可见,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的中国人民不再满足于温饱,“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也不再只满足于本国人民生活的美好,还在争取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完全有理由笃信:一个没有绝对的贫困、也没有不义的暴富,人人公平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过着梦一般美好生活的理想社会定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一个引领全球潮流的强国将永远生机盎然地屹立在世界东方!能亲历扶贫脱贫伟业,见证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正好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老朽我也就此生无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