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中国”征稿之十六(罗兰玲)
时代之曲,七十年岁月留声
一晃,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的钟声就要敲响了,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回想起祖国的沧桑巨变,回想起自己种种。
我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 ,我父母亲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老干部,我从小经常听父母亲给我们讲革命故事,讲他们怎样打土豪分田地,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我出生的那个五十年代,正是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故而我成长的每一步里都有着中国发展的印记。我们那时的中国虽然贫穷却豪情万丈,物质的匮乏从未磨灭掉我们朴素生活中蕴藏的乐趣。而我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收音机——听外面的新鲜事,听时事政治的发展情况,听祖国的憧憬……
七十周年的国庆,我又开始怀念我的收音机,我不禁想躺在摇椅上慢慢回放这七十年的声音。
我最深的忆念,是新中国最初发展的十年,它如我的童年般纯粹、明朗、坚定。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国家上下充满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声音,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是那个时代里震撼着四亿人民心灵的主旋律。
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大家对毛主席、共产党的热爱程度不断提高,《东方红》成为了那时我们都会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庄严颂歌”。我记得,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为庆祝建国15周年而举办了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后,“东方红”就渐渐成了新中国精神的一种代称。不论是“一化三改”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还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在短短几年里取得的瞩目成就,都证明着我们的国家正在成为东方世界一抹耀眼的红。
当《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号角吹响时,70年代里那军号、手风琴、绿军装、红绸带的影子浮上我的眼前。那时的文工团带着这些最朴素的装备,坐着绿皮车走遍大江南北。他们不但是国家文艺事业百花齐放时的缩影,也是国家走上强军之路的见证。国家不但在完善军种上先后建立了海军潜艇部队、战略导弹部队、陆军航空兵等,还在建立现代国防科技体系上取得了重大进步。正是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成绩的取得,才让我们百姓的生活里少了对生存安全的担忧、多了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才让我们能在每一个国庆阅兵之日看到天安门前海陆空三军的飒爽。
1984年,建国35周年大庆时,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那时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面貌。1992年,改革开放发展正当时,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出了我们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新生活。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惊艳了世界,聚焦了世界的目光,是中国复兴的光荣号角。即使数次历经地震、旱涝、流感、经济危机等天灾人祸,我们依然能在《生生不息》的乐曲里,找到越挫越强、愈艰难愈雄壮的民族力量。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产业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举不完的例子都在证明着改革的伟大成就。而踏着时代的隆隆脚步,我也迎来又送走了自己生命年头里用奋斗书写出的那辉煌又灿烂的青春之年。
在市商务局退管处领导的悉心关怀下,我离开工作岗位的这几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党的温暖。现在每次漫步常德的大小河街,不论是细细观赏这青砖石瓦掩映出的繁华夜景时,还是听远处传神的戏曲声时,我都能被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之美所深深吸引。“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为她幸福为她增光,为她幸福为她增光……”国家用发展的力量赋予我们岁月静好的生活,我们也始终用才智和劳动将自己和国家的未来都带到希望的田野上。即使我们老干部都已退休,但依然保持着关注国家时事的习惯,依然保持着宣传党政的干部传统,这是回报,也是幸福。
这七十年百听不厌的时代之曲,每一曲都饱含了我们一生的深情。我虽身已老,但是心仍与祖国一样年轻,正在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还有大好的未来和无尽的青春之力。最后一曲《我爱你,中国》里,我愿再一次又再一次把我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你!愿你繁荣富强,愿你百年安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