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中国”征稿之十一(陈登焕)
回家的路越来越顺畅!
我出生在偏僻的水乡——常德市安乡县官垱镇乡下,与湖北石首接壤。
1973年3月,15岁的我到安乡县一中读高中,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从家到安乡县城其实也只有20多公里,但当时没有公路,不通汽车,家里也没有单车,每次周六下午回家都只能步行。要走乡村泥巴小路,过二道河,路上常常要四、五个小时,到家时都天黑了。要是遇到发大水,其中一条河上的渡船停渡,就只能望河兴叹,根本回不了家。
1980年元月,我中专毕业分配在当时的常德地区外贸局工作。我想常德与安乡都同属一个地区,我可以经常回家了。可现实却很无情,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常德离家约110公里,但常德到安乡县城每天只有为数极少的班车。每次回家,都要提前几天凌晨到汽车站排队买票,汽车要经过蒿子港渡口和安乡县城渡口,往往是车等渡轮,一等就是半个小时以上。遇上发大水,汽车轮渡还会停渡,常德到安乡的汽车就会停开。更要命的是从安乡县城到经过家的班车只有上午下午各一趟,如果赶不上下午的那班车,就只能在县城过一晚,第二天再赶上午的车。当时安乡的乡村公路都是土路,下雨时路面低洼不平,汽车颠簸不堪,泥水飞溅,晴天行车尘土飞扬,能见度极低,曾有因飞扬的尘土挡住司机视线造成了一场车毁人亡的严重车祸。在这20多公里的路上,又有两道河,没有桥,要靠小轮渡过河,顺利时都要花费三个小时。回一趟家,我们在路上最多的一次花过30多个小时。当时我们一周只休息一天,要想回家,真的是困难重重。我的探亲假基本上都放在春节边,回老家过年。我总是早早规划,在路上也得拼命挤车、赶车,往往赶到家都是一身灰、一身泥,衣衫不整,身心疲惫。
1990年初夏的一天,因父亲病重,我向单位领导请假回家去接父亲来常德治病,单位领导对我父亲的病情非常关心,特意安排单位小车随我去。那天,天气不错,我们天没亮就出发,往返路上都很顺利,回到常德时已近天黑。我们单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司机师傅对我说:“登焕,你回一次家、尽一次孝真是难啊,我们一天来回过了八道河,走了省道、县道、乡道,紧赶慢赶都花了整整一天,真的不容易啊”。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回家的路也慢慢地变得越来越顺畅起来了,回家的路上四座大桥全部建成——1994年10月,安乡大鲸港大桥建成通车;1998年7月,石龟山大桥通车;2013年10月,大杨树大桥建车;2015年7月,官垱大桥通车。除此之外,回家的路面更是大为改观,原来的土路都改成了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丝毫不比城区马路差。特别是2014年12月,杭瑞高速常德至安乡段通车,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现在回家,自己开车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自家大院。
从回家的路花费30多个小时,到现在的一个半小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仅是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从中更是反映了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尽管家乡的发展还有许多需要尽善尽美的地方,但我们深信,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伟大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