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2017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开放发展”的精神,拓展常德发展的国际空间,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1.基本思路。立足常德特色和优势,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把握国际投资、对外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政策引领,抱团出海,有序推进,打造德企品牌。通过“走出去”换技术、市场和资源,大力带动常德产品出口和富余产能转移,增强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助力常德开放崛起。
2.工作目标。
2017年-2020年,对外投资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实现零的突破,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每年增长20%,力争实现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零的突破,培育10家对外投资企业。到2020年力争全市对外投资中方合同额、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较2015年实现翻番,将精准扶贫项目深度融入对外劳务合作工作中,通过对外劳务合作促进劳务脱贫目标完成。培育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项目库。
到2020年,“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联系更加紧密,“走出去”对外贸转型升级、量质齐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服务机制、体制更加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明显增强。
二、重点任务
3.拓展与亚洲国家的合作领域。以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阿联酋等为重点国家,助推德企全面参与纺织、农业机械、农产品种植、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合作,以境外园区为载体加快优势产能、富余产能转移。
4.发掘与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合作机遇。以美国、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为重点国家,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依托,推动我市特色产品出口,增加双边经贸交流体量与范围。以现有的对外投资企业为平台和窗口,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和全球选货平台,扩大进出口贸易。以境外投资企业的孵化器为基地,开展同国际领先技术合作,提高研发、设计、制造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推动优势产业的技术标准“走出去”。
5.培育农业、纺织、建材等行业的“走出去”企业主体。鼓励通过技术合作、设立海外培育、生产、加工基地等,提高专业技术国际合作水平和基础战略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6.加快服务业的“走出去”步伐。加快劳务、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传媒、旅游、餐饮、信息咨询等服务和技术”走出去”。
7.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重点筹划推进孟加拉常德纺织工业园区、泰国常德建材经贸园区建设,实现我市境外经贸合作区零的突破,推动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
8.助推对外承包工程。培育和支持一家以上市属企业申报对外承包工程资质,辅导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探索开展海外工程BOT、PPP等建营一体化高端项目模式。
9.充分利用援外培训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争取国家援外项目,利用在常德的援外培训项目”走出去”;通过援外培训学员,推介、宣传我市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拓展常德”走出去”资源、渠道、信息和空间,发掘合作机会。
10.积极参与对外经贸交流,加强与央企、省属企业对接。组织我市企业参与省里组织的各种重点经贸促进交流活动,加强与央企、省属企业的互动交流,寻求海外发展机遇,拓展市场空间。
11.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发挥常德市各对外经济合作行业商协会及其他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市内企业抱团出海,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企业抱团出海合作模式;引导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单一企业“走出去”向产业链“走出去”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共同“走出去”;推动外经带动外贸。
三、保障措施
1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走出去”资金,加大对企业”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暨国际产能合作的支持。支持企业“走出去”前期费用,引导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支持企业海外项目贷款贴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海外项目保险费用,帮助企业提高海外风险防范能力;支持企业海外维护知识产权及自身合法权益;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支持商协会等平台建设,鼓励企业联合出海、抱团出海,提高德企海外竞争力,支持人员境外就业,支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出国劳务培训基地和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13.建立“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建设“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推动我市优质项目进入湖南省和国家“一带一路”项目清单。
14.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开拓海外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境外直接融资、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开拓海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金融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等为抵押获取贷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支持企业更多的通过内保外贷等形式,解决海外项目融资需求。
15.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我市面向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等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支持我市中介机构与重点国家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更好地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第三方服务。
16.建立专业培训机制。坚持政府扶持与企业培养相结合,鼓励企业通过与院校和机构合作办班、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针对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组织各类务实专业的培训,从外汇、法律、安全风险、税收等多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培养和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支持对外劳务职业培训全域招生,利用职业培训提升外派务工人员素质与技能,助推企业境外投资,人员境外就业。
17.加强宣传推介。利用境内外主流媒体、展会、推介会、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推介“常德海外”品牌形象,为我市企业、产品、服务”走出去”打造良好的境内外舆论环境。